荒山上建起農莊型果園 生態屏障喜變“金山銀山”
連云港市贛榆區大吳山下的黑林鎮,地處江蘇山東兩省交界、江蘇第二大人工水庫小塔山水庫的上游。作為水庫的生態屏障,這里不允許發展帶污染的工業和養殖業,因此曾錯過不少機遇,如今卻以高品質水果種植壘起一座“金山銀山”。
7月11日,驕陽似火,黑林鎮河西村的幾位婦女下午3點開始上班,在獼猴桃產業園整理枝條。“這獼猴桃可金貴了!枝葉一擦,到秋天品相就破壞了,你沒看都套著袋子嗎?”獼猴桃產業園老板陳毅兵介紹。他四年前從做工程轉為種獼猴桃,立志破除新西蘭等國家對中國高端獼猴桃市場的壟斷。人家種獼猴桃都希望早掛果,而這里的獼猴桃在第一年入冬前得割掉藤子只留根,這樣連續兩年,等根長壯了,第四年才開始掛果;施肥以農家肥為主……陳毅兵種植獼猴桃,全部按有機模式進行品牌化、標準化管理,目前已獲得綠色食品認證。高品質贏得高回報,要到今年中秋才成熟的果子,陳毅兵已于4月底預售賣出40多萬元。
河西村是小塔山水庫建設中形成的移民村,全村2000多口人,2000多畝地,還有2000畝左右屬于村集體的山荒。什么叫“山荒”?陳毅兵辦公室墻上貼著果園開發前拍的照片:滿山荒草灌木,基本上看不到像樣的樹木。這樣的地又是怎么耕種的?
正在獼猴桃園里忙活的劉家明今年66歲,來自鄰近的清河村。他告訴記者:“今年旱得厲害,從去年到現在十多個月沒下大雨,我家里6畝多地還是‘望天收’,地瓜苗、花生秧都干了,救都沒法救。黑林的果園全靠滴灌,沒有滴灌,十天不下雨果子就受不了。”
荒山變果園,離不開高效節水灌溉。贛榆區水利局農水科長張慶波帶著記者走到獼猴桃林子里一路介紹:“這叫涌泉灌。在河西村,我們2014年投資600多萬元做起來的高效節水灌溉項目,當年已基本將獼猴桃產業園全部覆蓋。水利部門負責將主送水管道建到田邊,然后由電腦自動控制,將水分配到各個園區的分管線進行灌溉。管道的建設和后期維護全部由政府出資。”改用滴灌、微灌,每畝地灌溉水量僅為過去的1/8。
黑林地處北緯35度世界公認的最佳水果生產帶上,這里一片片荒山竟是一座座尚未開發的“金山”。2011年,以種植溫室藍莓為主的江蘇沃田公司落戶黑林。為增加招商籌碼,黑林鎮借助全區特色水果產業帶建設,整合各類扶貧項目和土地整理項目,先后投入近億元對2萬多畝土地進行綜合改造,大面積安裝滴灌設施,推廣水肥一體化,改善農業生產條件,為土地連片規模流轉奠定了基礎。截至目前,贛榆區建成高效節水灌溉已逾30萬畝,正在申報全國高效節水示范區。
隨著果園產業發展,河西村不僅帶動本地村民就業致富,還輻射周邊村莊一起脫貧。以前,村里外出務工最高峰時有700多人,只留下老人孩子,現在家門口果園里就要用人,已有500人左右陸續從外地回來,村里又熱鬧起來。
上一篇:“江蘇應用衛星遙感強力支撐生態保護紅線區環境監管”入選全國“2018年智慧環保創新案例” 下一篇:宿遷選取16類企業作為重點 “五舉措”試行環境污染責任險統保